新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游戏竞技 > 两汉往事 > 第十七章 削藩大略—第三节 晁错其人

第十七章 削藩大略—第三节 晁错其人(2 / 2)

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
好书推荐: 娇妻 带着鬼姬闯战国 混在大唐 神魂丹帝 棋魔前传 一球当千 无限修仙玩家 俗套小说取材师 英雄无敌之不死君王 网游之剧毒

当上“掌故“没多久,皇帝下诏,安排了件新差事:征召学习之人。

也许有人会问了,刘恒简直闲的没事干,大张旗鼓地搞这么一处干什么?学不学尚书还用下诏令?

答案是肯定的。

是儒家学说的范畴,早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,这部典籍也全被付之一炬,基本失传。后世全凭民间爱好者的记忆,代代相传。到汉文帝时期,懂的这部典籍的只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头——济南伏生。就仅存这么一个硕果。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二十八篇﹐就是由他传下来的。

据传,这个伏生早年是秦朝博士﹐专治残片藏匿于墙壁之中,躲过一劫。

汉朝废除后,其从壁中取出,亡失数十篇,仅得二十余篇。他捧着这部典籍,开始在齐鲁讲学。

然而,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对这部典籍感兴趣,关键原因在于大家都不懂,也没用处。因此,伏生捣鼓了很长时间,没几个人愿意听他讲课。

后来这件事引得朝廷的重视,刘恒下诏,征召能读之人。可此时的伏生已是九十多岁的老大爷,就他那老胳膊老腿,稍有颠簸,随时可能散架。没办法,刘恒又下诏书:征召愿意学习之人。

太常相应领导号召,也出于职责范畴(太常负责礼仪,对典籍记载的传统习惯是应该知晓的),因此推荐自己的得力干将前去受业。这个得力干将就是晁错。

对晁错来说,这是一次镀金。因为就其随后的做为来看,这本书对他的影响并不大。

在后世,真正把传下来的,还是伏生的两个学生——济南张生和欧阳生。后来,学发展为三家,即欧阳高建立的“欧阳氏学”,夏侯胜建立的“大夏侯氏学”,夏侯建建立的“小夏侯氏学”。当然这是后话,也是一个很专业的学术理论范畴,我在此就不拿这方面说事了,况且也说不好。

晁错学成归来后,儒法贯通,学问大长,名声大长,说起话来引经据典、头头是道,这让刘恒刮目相看。简直是个大才嘛,太常那里不用去了,去辅佐太子吧,捎带教他一点文化知识。就这样,晁错成了太子舍人,没多久后改为太子门大夫。

晁错的确也不是白给的,他很清楚自己这个职务意味着什么。现在的太子,就是将来的天子。在这里,不需要你干多少活,只要和太子关系处的好,将来就能前途无量。因此,进了太子府后,晁错颇有眼色、脚踏实地的待了几年。

况且晁错的口才好,能言善辩;懂的多,博古论今。一天到晚给太子将一些逸闻轶事,把这个储君唬得团团转。久而久之,太子大小事都和他商量,成了太子府的“智囊”。

期间,他发挥自己的写作功底,给太子刘启上了一书——,陈说太子应通晓治国的方法。他这一招,得到汉文帝赞赏,拜其为太子家令。

从这个岗位上开始启动,将会一步登天。

刘启对自己的“智囊”也格外关照,刚登基第二天,就为晁错找了份新工作——内史。这个岗位的职责可用一句话概括:奉王命策命臣下。也就是说,晁错水涨船高,成了皇帝家里的“管家”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[简体版]
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
新书推荐: 一念成婚,归田将军腹黑妻 医娘傲娇,无良病王斩桃花 绝世俏仵作 庄亲王福晋 将心独宠,下堂妻的春天 虎将去抗日 凡人歌 超级兵工帝国 晚明之我主沉浮 父皇的嚣张厨娘